中国人自古以来是看日头算时间的,后来发展成烧香计时, 小伙计被罚跪, 往往以“三炷香”为时限。中国发明计时仪器至少有五千年,元代郭守敬发明的“大明殿”,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机械时钟。

小型的机械钟,以及把小型机械钟运用在手腕上的发明,还是从西方开始。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后, 英国、德国的钟表大量进入中国,当时的钟分柜钟、立式钟、台式钟、挂钟、 睡钟、箱钟,表分怀表、手表等等。

过去对贫民百姓来说,钟表是稀罕物。为了方便路人知道时间,于是有了“便民钟”,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主要道路沿线的电杆上曾经挂着许多黑色大电挂钟,方便路人察看时间。记忆中我的家乡泰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主干道海陵路林家巷口和大林桥的电杆上也曾装有黑色大电挂钟。

钟表多了,钟表修理技术也成了特殊行业。钟表修理师傅最初从德国请来,在内务府供奉,修皇室钟表,吃皇家俸禄。成就了修钟表这个老行当。

乾隆年间,修表技术传入民间,有人开始以修钟表为业。

道光年间,德国商人在上海开设专门负责销售和维修的钟表店。为钟表的推广、维修培养了人才。

钟表修理师傅戏称自己干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当。一块手表里面有200多个精密配件,有的比芝麻还小,打个喷嚏也许会瞬间消失。因此,修表时必须紧闭一只眼,另一只眼夹一个放大镜,时间一长,钟表匠眼睛会变成一大一小。

钟表修理师傅的经验很重要,过去没有电子表,全是机械型,而且结构十 分复杂,加之几乎没有什么零件可配,全靠自己动手重制配件。所以许多钟表店都幵展回收旧钟表的业务,ー来可修后再卖,二来可拆取其零件, 配制到其他’钟表上。修表的工具大多是根据需要自制的,有眼罩一样的放大镜, 用来观察表内的结构, 有退磁器,用来退去指针上的磁性;有小的电焊器,用来焊钟表的发条;当然还有全套的螺丝刀、万用表、小锤子等。

修表的人是最心细的,镊子、酒精灯、放大镜都是他们的心爱之物,当然最不能缺少的还是那双灵巧的手和不厌其烦的耐心...

修钟表是项细致的活儿,因为钟表种类繁杂,零件属于精密仪器,许 多都是分层排列,有些从未遇到过的钟表,一颗小螺丝稍微松一点、紧ー下,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修钟表要求脑灵、眼细、手巧、胆大,是个十分精贵的行业。钟表匠拿到钟表,常常套上筒式放大镜,琢磨好多天才会下手。

修钟表行业,手艺上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修钟表的过程是慢工出细活,要屏气静心,用最准确的动作来操作,有人称修表匠是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在修理钟表时,钟表匠先是拿上下眼皮把单眼筒镜卡住,便于内力和眼光向机芯深处、缝隙拐弯里探进。钟表里面的零件有上百种,如果不熟悉每一个零件,就无法判断问题出在哪。通常要修理的是机械表,因为机械表的摆轮最容易坏,轴心很易断,换一根轴必须用弓钻转,打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洞,再把头发丝一样的新轴换进去,所以钟表匠在修表的时候,精神都是高度集中,从不轻易和别人交谈,难怪他们平时都是寡言少语,总在默默地摆弄着手中的工具和需要修理的钟表,气定神闲,即使在喧闹的街头,满街的欢声笑语他们也能充耳不闻。

过去,在商场门口或闹市街口很容易找到修钟表店或修理摊,摊面很简单,一个四方桌,桌子上放着玻璃柜,里面挂着两三排修好的手表:有浪琴、梅花、英纳格、大罗马、欧米茄等外国名表,也有国产上海、钻石、宝石花、东风、钟山表。桌子有若干个抽屉,每个抽屉里装着修理工具和各个不同品牌钟表小配件。

每天清晨,钟表修理师傅捧个白瓷小茶壶,悠闲地坐在四方桌面前,先检查时钟,听听响声,手执油壶,在钟的关键部位滴点油。修表则要戴上放大镜,旋开表盖,拿起镊子,平心静气地把零件一个个拆下来,整齐地排列到一张白纸上,用120号汽油、精致的小刷,初洗、精洗,然后放到白纸上或真空玻璃罩内,小心翼翼地晾干。

传统钟表修理技术包括“粘、补、焊、驳、种”五法,碰到名贵手表需要维修,钟表匠会当着顾客的面旋开后盖,细看表中的游丝。高超的钟表匠能把乱成一团、直径只有四分之一发丝粗细的手表游丝,盘整得又圆又平。钟表修好后,他们一般不急于让顾客取走,而是放在玻璃柜里观察几天,在确定钟表行走准确后才收取修理费。同时给修钟表的顾客开具发票或收据,并注明修理某钟表保修质保三至六个月。

手表,作为昔日的结婚“三大件”之一,备受人们的爱护,坏了甚至稍有磕碰刮擦就会拿去修理或保养,钟表维修行业的生意红火一时。而这些维修师傅们,因其技术高超,被人们称为“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佩戴手表的人很多,也就带动了钟表维修行业的发展。有时候都忙不过来,生意非常红火。

如今,随着电子表、石英表的流行以及一些手表经销商提供售后维修服务,加之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用手机看时间,相较于过去,需要修理钟表的人也越来越少。即使有需要修手表修钟的几乎都是换电池或者是修手表链。

钟表修理业日渐萎缩,只有少数的老师傅坚守着这个行当,修钟表的手艺人也渐渐老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与历史的档案中。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